English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2000-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林凌 我有话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并且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西部地区则已到了难以继续承受东西部差距过度拉大带来的后果。为此,国家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力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进行大开发,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内涵

历史地考察西部地区的开发,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进行。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西部八省一市进行的“大三线建设”,为西部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建起了交通骨架,构筑了一批中心城市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为落后地区注入了现代工业文明。当前要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与六七十年代的开发是不同的。六十年代开发的动因是战备,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是结果;这次开发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发的内容,前一次是发展军工、重工,建立国家战略后方基地;这一次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四个方面看似一般,实际上切中了西部的要害。

从基础设施看,西部是我国交通、通讯、水利等最不发达的地区;从经济结构看,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最多、最需要调整的地区;从生态环境看,是长江、黄河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对全国影响最大的地区;从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看,是全国教育科技最不发达的地区。从这些方面切入进行西部地区的开发,是根本性的,对西部以至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看到,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体落后,也有比较先进的地方,如一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就比较发达。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大体来说,可考虑分五个层次:对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要强化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农业;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进行改制、改组、改造;对广大落后地区,要采取多层次的技术结构,特别是各种实用技术,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江河上游和资源富集区,要实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保护)工程,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边疆地区,要从富边、强边和促进民族团结出发,给以特殊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三线建设时期是由中央直接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的。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但人们必须记住,西部今天已有的基础,是由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用血汗凝结起来的。没有三线建设,今天也不会有西部人经常感叹的“孔雀东南飞”,东南沿海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人才“飞”过来。现在时代不同了,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有一套新的方式。我主张采用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方式。所谓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方针,就是既要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势头,推进它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三个经济增长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经济增长中心,并使它与东部的经济增长中心密切联系起来,形成联动的格局。这样,尽管差距还存在,发展还不均衡,但因为发展是协调的,差距就会在协调发展中缩小。因此,只有东西联动,才可能形成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东西部联动?有学者建议,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改为沿海、沿边、内陆三大地带,同时改变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政策,重点开发沿海、沿江(长江)、沿黄(黄河)三大轴线地带,使之逐步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主张,对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沿海轴线的开发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再经过若干年,北起丹东,南至北海、钦州、防城港将形成一个发达的经济带和若干城市群,形成北、东、南沿海地带联动的格局。沿江轴线的开发,通过浦东、三峡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实际上已经启动。在长江沿岸已形成三大经济圈和城市群: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城市群,三是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和城市群。多中心滚动发展,将形成东部与西南地区联动的格局。沿黄轴线的开发,实际上是东部的环渤海经济区通过几条穿越黄河流域的铁路,推进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的开发。这些铁路有:秦皇岛到山西大同的大秦铁路,正在建设的河北黄骅港到陕西神府煤气田的铁路,天津港经北京、呼和浩特到包头、兰州再通新疆的铁路等。这些铁路都是围绕开发黄河中上游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和稀有金属而建设的。通过这些铁路就可形成环渤海经济区和城市群与西北地区联动的格局。在贯通东西轴线的开发上,还应重视从连云港到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的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的开发。这条铁路从江苏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进入中亚诸国,连接欧洲各地。它是一条贯穿东西、连接欧亚的大动脉。充分发挥这条大动脉的作用,就可形成另一个东西联动的格局。如果国家在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上作出上述调整,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就会形成,长期困扰我国的东西部布局的两难选择也就有了解决的途径。

当前的东西部联动,重点是开发西部。其中有两个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是长江、黄河上游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的治理。长江、黄河上游森林禁伐、退耕还林还草,是关系全局、关系子孙后代的英明决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但必须注意解决如下问题:森林禁伐后,当地经济结构如何调整?伐木职工如何安置?居民的能源如何解决?粮食如何供应?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如何弥补?若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禁伐、还林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西部的事情,实际是全国的大事。上游伐木用于全国,也贻患全国,为此,建立一种保护江河上游森林的全国性补偿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个问题属于东西部联动之列,应引起重视。二是长江、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开发。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为中西部提供一千多万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力,为中下游提供防洪保障,但三峡工程本身仍需要有上游的工程来保护。这个上游工程就是四川、云南境内金沙江上向家坝、溪落渡两个与三峡工程发电能力相近的电站建设。有了这两个电站,三峡工程的泥沙忧患才可根本解决。黄河水资源并不丰富,而全流域又多为少雨地带,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工程的统筹安排、用水的合理分配就特别重要。而这方面的协调、联动较差,在西部开发中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解决。

西部大开发的依托

西部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总的来看,西部的城市化水平甚低,发展很不平衡,除成渝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形成城市群。但直辖市重庆,省会城市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以及新兴城市攀枝花、绵阳、德阳等,都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也有相当大的进展。其中,重庆、成都、西安都已进入特大城市之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度有很大提高。西部大开发重点要开发这些城市,增强这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更加强大的西部经济增长中心;同时还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对城市来说,特别是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举措。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建设是现代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的实际利用价值今天早已超出尝鲜阶段和精英消费范畴而得到迅速普及。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付款、网上教育、网上学术讨论以及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商机,让人目不暇接。据报道,上网网点已经上亿,网上贸易额更是年年成倍增长,网络已经迅速地、真真实实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流方式,重新塑造和整合着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产业。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在中国到来。西部大城市与全国的差距,过去主要是交通不便,而今的差距主要是信息闭塞和各种交通困难。作为经济中心西部大城市,应该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西部与全国、全世界距离为目标,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做出超常的努力,赶上以至超过全国的步伐,使在西部城市工作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对外交流方面并不逊于沿海城市。地处内陆的大城市如果能早一步进入网络时代,就等于一下子缩短了西部与外界的距离,为西部打通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外部世界。可以说,信息网建设是西部大城市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西安、重庆等特大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高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是必须扮演而且能够扮演的角色,也是增强这些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最重要之举。近年来,国家在科技体制改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决定。在这些决定和政策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在股市上已形成一个令股民十分看好的高科技板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对这一机遇认识和行动则很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鉴于此,西部这些中心城市必须打破高科技产业发展上的沉闷局面,集中力量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在一二年的时间内陆续推出几个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进入全国的竞争行列;积极利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的机遇,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西部几个大城市,都有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应把发展教育产业放在重要地位,建成西部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现有城市和正在开发的资源基地为依托,沿铁路、水路、高速公路来推进,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现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一批新城市和小城镇。要特别重视边境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繁荣我国边疆、发展边境贸易、展示我国风貌的重要窗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